&esp;&esp;每一道涟漪,犹如一次思考,每一次涟漪,犹如一个念头起落,最后,终于还是有那个可能性出现在心底——【姜素以姜远为祭品,令姜高登基】
&esp;&esp;文清羽之计,不过穷举。
&esp;&esp;将一切可能不可能之事皆列出,便可。
&esp;&esp;文清羽所要做的,就是在这无数的念头里面,选择一条道路,既姜素想要让姜高成长,但是文清羽太明白了,导致人成长的,除去了事件,还有时间。
&esp;&esp;只要在这一段时间里面,让应国内部矛盾加剧。
&esp;&esp;“刀剑狼烟,兵戈四起。”
&esp;&esp;“皇帝是可以更换的,即便是以一个皇帝为祭品,去让另一个皇帝在这般血泪的祭祀之中,成功觉醒帝王的心,这样的买卖,或许是值得的,但是,但是……”
&esp;&esp;文清羽的目光仿佛看到了遥远的战场,看到了皇帝,看到了姜素,看到了姜高,看到了祭品的姜远,看到了累累白骨和这天下乱象。
&esp;&esp;“民心坏了,却不是短短时间里面,可以恢复的了。”
&esp;&esp;“姜素,姜素。”
&esp;&esp;“你的眼中,只有英雄豪杰,帝王将相,你的眼中,从没有百姓,不是吗?你这样的人,枭雄,狠厉,简直自以为是,可是,太巧了。”
&esp;&esp;“实在是太巧了。”
&esp;&esp;温和宁静的青年自语道:
&esp;&esp;“我,也如此。”
&esp;&esp;文清羽推动了应国内部的矛盾,可即便是狠厉如他,也没有真的料到坑杀百姓饥民,湖面泛起涟漪,文清羽轻轻提起了钓竿,自语道:“应国的蜕变之机来了,之后就是你眼中最完美的天下。”
&esp;&esp;“但是民心也已坠落下去了。”
&esp;&esp;“你大抵,不会如吾主那样,如此看重此事吧。”
&esp;&esp;“即便是政策没有变化,只要有一个明君,之后会逐渐变好,会抵达你眼中足以逐鹿天下的那个应国,可是在这个时候,却也是整个应国最弱的时候。”
&esp;&esp;“你以国力和百姓养蛊,内耗国家,当姜高上台,自会拨乱反正,但是这也需要时间,人心坏了,就没有那么容易恢复,你的蛊养成的时候,就是你最弱的时候。”
&esp;&esp;“你在等姜高豹变崛起。”
&esp;&esp;“我在等姜远耗尽民心。”
&esp;&esp;“你我之辈的人,却都一样,不过你选择了忽略百姓,着眼于英雄豪杰,我却不……”
&esp;&esp;文清羽的声音顿住了。
&esp;&esp;许久后,他轻笑:
&esp;&esp;“若是没有遇到主公的话,我也应该会是这样吧?”
&esp;&esp;“啊呀,如此看来,我还真的应该感谢十年前的事情,十五岁的主公提着那千日醉和宝兵绳子,就把我带来了这里,否则,文清羽岂不是如你一般?”
&esp;&esp;“如今,太师,你我都应该感谢姜远。”
&esp;&esp;“姜远给你一个明君姜高。”
&esp;&esp;“给吾主一个【吊民伐罪】的人心所向。”
&esp;&esp;“君,民,帝王,人心,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,就让这最终一战来决定罢,不过这一次,你我之间,算是六四,终究到了临战的时候,你胜过我,却也不多。”
&esp;&esp;“所谓韬略,至于你我之间,不过各取所需。”
&esp;&esp;他抬起竹竿,终于犹如当日,原世通,薛天兴在旁边那样,悠然道出了当日那句话:
&esp;&esp;“天下偌大,英雄四起。”
&esp;&esp;“可不要小觑了这天下人。”
&esp;&esp;他终于说完了这一句话。
&esp;&esp;“姜素。”
&esp;&esp;鱼儿上钩,主公,臣能做到的,只有这样了。
&esp;&esp;………………
&esp;&esp;秦国,欠缺的是时间。
&esp;&esp;但是,自从秦武称皇以来,也已四年时间,晏代清和天策府的治理之下,整个秦皇疆域飞快的速度在提高后勤能力,增加粮草,铸造兵器甲胄。
&esp;&esp;四年前的秦国,穷得犹如秦皇。
&esp;&esp;没有底蕴和资格,发动一次大战。
&esp;&esp;但是四年之后的他们,已经粮食皆满,后勤充沛。
&esp;&esp;秦皇在这数年时间里面,一直身先士卒,率领麒麟军顶在这天下争端的最前线,在拖住姜素的同时,也令整个秦国麒麟军和天策府的士气鼎盛。
&esp;&esp;姜素眼中看到天下,看到英雄万象。
&esp;&esp;他看到是英雄们主导了这个时代,去踏着浪潮而奋战。
&esp;&esp;所以他以枭雄气魄,落子布局,以百姓为代价,以帝王之血为蛊虫,要让姜高成长为乱世之中,气魄雄浑的君王;然后再以这个名君去扭转局势,去整合力量,踏上乱世的终局。
&esp;&esp;天策一脉却都因为一个人的原因而改变。
&esp;&esp;那个人走在最前面,也是那个人在十多年前,把他们一个一个拉了起来,让他们逐渐汇聚在他的身边,最后成为了现在的模样。
&esp;&esp;看到天下百姓,看到了大势所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