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令 第521节(2/2)

&esp;&esp;本来以为只是个简单的指点,可是当确定这巨鼎吞吐元气,归于百姓,可以在江南一州范围内有种种好处之后,墨家巨子陷入呆滞,如同大脑遭遇了某种风暴的洗礼。

&esp;&esp;呆滞,沉思,怀疑。

&esp;&esp;最后直接一屁股坐在这里不走了。

&esp;&esp;回去?

&esp;&esp;回去什么回去?

&esp;&esp;这里就是我家!

&esp;&esp;就只是弄明白这神兵之威能的一瞬间,之前还从容不迫一派宗师气度的墨家巨子,眼睛都发红了,盯着这吞吐元气的巨鼎展开了神兵能力的确认。

&esp;&esp;“素王在催了?催什么催,老匹夫!”

&esp;&esp;“就说我不在!”

&esp;&esp;“老夫要琢磨琢磨。”

&esp;&esp;最后学宫六宫主之一手掌抚摸九鼎,神色动容:

&esp;&esp;“九鼎……是么?老夫想要弄明白,到底什么可以加持于九鼎,让九鼎的效用更强,肯定有办法确定,然后就可以针对性地提升九鼎神兵的力量。”

&esp;&esp;“只是,这般器物,乃是国之神器。”

&esp;&esp;“如此重器,不能予人。”

&esp;&esp;“应该不能交给我来……”

&esp;&esp;李观一道:“正要有劳巨子。”

&esp;&esp;墨家巨子微怔。

&esp;&esp;看到李观一伸出手按着这巨鼎,道:“此物铸成,是为生民所用,我自己藏着掖着,岂不是浪费了?”

&esp;&esp;他拱手对墨家巨子,缓声道:

&esp;&esp;“巨子学究天人,墨家兼爱非攻。”

&esp;&esp;“有劳巨子。”

&esp;&esp;“让九鼎之效用,最大化用之于民。”

&esp;&esp;墨家巨子看他许久,起身,整理衣冠。

&esp;&esp;回礼道:“敢不从命。”

&esp;&esp;李观一和墨家巨子一拍即合。

&esp;&esp;他自己虽然铸造九鼎,又能让九鼎吞吐气运。

&esp;&esp;可是更细致化的调整,提升,他定然不如这些墨家的学子,是日,学宫六大宫主之一的墨家巨子,常驻于九鼎之一旁,老巨子几乎看到了墨家学派终极理想的可能性。

&esp;&esp;那把墨家巨子剑直接放在门口。

&esp;&esp;谁敢打这九鼎的主意。

&esp;&esp;就要面对墨家学派第一巨子的愤怒。

&esp;&esp;李观一于是也安心,可以准备前去西域,九鼎之一吞吐元气,太古赤龙那一日帮助之后,不知为什么就离开,但是李观一却能隐隐感觉到,这一座九鼎和太古赤龙之间隐隐有联系。

&esp;&esp;而麒麟军和天策府遴选随李观一前去西域之人已有定论。

&esp;&esp;此刻都在准备着。

&esp;&esp;李观一自身则是翻阅太姥爷的剑谱,多学几招剑法,去了西域不至于捉襟见肘,他在江南之地受九鼎加持,哪怕是施展寻常的剑法,都有不可思议的妙用。

&esp;&esp;离开九鼎范围,那就不一样了。

&esp;&esp;“除非,在西域也铸造一鼎。”

&esp;&esp;李观一翻看剑谱,心中漫无边际地想着,他能够感觉得到,此刻江南之鼎虽强盛,却隐隐有一种还不够的感觉,有不圆满,不完整之感。

&esp;&esp;这也是正常的。

&esp;&esp;江南的九鼎只是李观一体内九州鼎九分之一的神韵烙印,又混合着山河万民之气运,铸造而成的,肯定不够圆满真实。

&esp;&esp;“如果能够在其他地方也铸九州鼎会如何?”

&esp;&esp;“不同地方的九州鼎之间,彼此联系的话,会不会发生特别的事情?”

&esp;&esp;“共鸣?”

&esp;&esp;“如果把整个天下,划分为九,都以九州之名命名。”

&esp;&esp;“又能得各地百姓支持,混合九州金铁,铸造九座大鼎,各自承载九州鼎九分之一的神韵,然后放在天下各处,这种笼罩江南的气运之阵,是不是就可以笼罩整个天下?”

&esp;&esp;“天下一统,四海归一么……”

&esp;&esp;李观一撑着下巴,漫无边际地想着。

&esp;&esp;戳!

&esp;&esp;一根手指戳在李观一额头。

&esp;&esp;凉凉的。

&esp;&esp;把李观一从那种思索之中唤醒,他抬起头,看到穿着观星术士长袍的少女蹲在自己身前,手指沾了水,一下一下轻轻点着自己眉心,银发少女嗓音安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