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t css="rd">
&esp;&esp;现在皇上这般大方,直接全部充进了国库,立刻就解了户部的燃眉之急。
&esp;&esp;董尚书拱手进言:“按着惯例,高凉王府抄没来的家产,应该有半数都充入内务府。皇上都拨来户部,划归军费。内务府那边是否会有些看法?”
&esp;&esp;这就是董尚书说话的含蓄之处了。
&esp;&esp;内务府不过是皇家的奴才,为皇室打理内库金银,皇上想怎么处置高凉王府抄没来的金银,内务府哪有什么资格“有些看法”?
&esp;&esp;真正会有些看法的,是贪财的郑太皇太后。
&esp;&esp;姜韶华心中了然,正色道:“眼下最要紧的,是先筹措出军饷来。尤其是驻军军费,这几年来一再克扣减少,士兵们连口饱饭都快吃不上了,哪还有力气操练打仗。”
&esp;&esp;“朕登基后做的第一件大事,就是要发足所有军饷。衣食也要供应充足。”
&esp;&esp;兵部丁侍郎第一个出言附和,对天子大拍马屁:“皇上忧心普通士兵的军饷衣食,感天动地。臣一定要将今日之事,写在兵部公文里,随着军饷一并送到各军队。让所有士兵都知道皇上的一片仁厚之心。”
&esp;&esp;众臣纷纷侧目。平日真看不出来,不吭不哈的丁侍郎原来这般会说话。怪不读轻轻松松就做了代理兵部尚书。看来,要不了多久,这个代字就要拿掉,成为真正的兵部尚书了。
&esp;&esp;汪侍郎暗暗咬牙。
&esp;&esp;他接连写奏折为驻军索要军费,是为了给户部难堪,顺便给新帝添堵。谁曾想,皇上竟这般舍得,直接将高凉王府的家业都充做了军费。眼见着丁侍郎大出风头,他心里嫉恨不已。
&esp;&esp;姜韶华目光掠过汪侍郎的脸孔:“接下来,还有东平王府抄没的家业,淮阳王府武安郡王府的八成家业,都一并充做军费。”
&esp;&esp;“想来,今年的军费应该是够了。
&esp;&esp;第670章 钉子(一)
&esp;&esp;早朝散后,亢奋激动的纪尚书一路快步去了户部,招呼户部众臣准备接手高凉王府查抄来的家资。
&esp;&esp;户部一众官员都是精神一振:“尚书大人说得可是真的?高凉王府抄没来的所有家资,真的全部充入国库?”
&esp;&esp;“这还能有假,皇上金口玉言,千真万确。”户部左侍郎抢着笑道。
&esp;&esp;右侍郎笑着接过话茬:“皇上心系军饷连年不足的驻军,今年要发足发齐军饷,还要给他们发新衣,吃饱饭。”
&esp;&esp;“这是第一笔,后续还有东平王府抄没来的家产,再有淮阳王府武安郡王府的八成家业。我们户部今年总算能宽裕些了。”
&esp;&esp;众官员喜气洋洋,七嘴八舌:“皇上真是仁厚明君!”
&esp;&esp;“有这样的天子,是驻军之福,更是我等臣子之福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