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1章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从一个户房小吏,到掌管县衙户房的司吏,不过五年光景。出身背景在其中占了很大的作用,汤有银也确实有真能耐真本事。

&esp;&esp;姜韶华每年巡查诸县,西鄂县这位汤司吏,自然是见过的,且对他印象不错。否则,也不会张口就提携来王府当差了。

&esp;&esp;汤有银恭敬谢恩,起身后谨慎低头,不敢和郡主对视。

&esp;&esp;姜韶华看在眼里,心里暗暗点头。汤氏后辈她见过几个,譬如汤启,便称得上精明能干。眼前的汤有银,或许不是汤家最出众的后辈,这份谨慎细致却是难得。

&esp;&esp;“汤家要运粮去北方诸郡贩卖,这件事你怎么看?”姜韶华似随口笑问。

&esp;&esp;汤有银心中有数,这是郡主在考验自己,哪里敢疏忽大意,立刻打起精神答道:“回郡主,小的……”

&esp;&esp;姜韶华温声打断:“你如今来王府户房当差,自称臣便可。”

&esp;&esp;“是,”汤有银心里又是一阵激动:“臣以为,以卖粮的名义推广新粮,这件事可行。”

&esp;&esp;“不过,这事只能徐徐图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一来汤氏人手有限,二来北方民匪四起,亲卫营不宜过多分兵。运粮卖粮的队伍,最多分成三路。”

&esp;&esp;“还有,各地土壤气候都不同。在南阳郡丰收的新粮,到了其余地方仅靠图册未必能种好。所以,郡主得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。”

&esp;&esp;汤有银能说出如此有见识的话来,便是陈卓和冯文铭也齐齐另眼相看。

&esp;&esp;姜韶华淡淡一笑:“你说的这些,本郡主早就思虑过了。你说得没错,这件事能做成的可能性,不到五成。不过,只要能将新粮推广开来,能让百姓们裹腹,冒些风险也值得了。”

&esp;&esp;汤有银目中露出钦佩,拱手道:“郡主仁厚大义,爱惜百姓,臣敬佩不已。”

&esp;&esp;南阳郡有兵能自保,有足够熬过饥荒的粮食。郡主大可什么也不管,关门悠哉过日子便可。

&esp;&esp;郡主选择的,却是另一条路。这份胸襟气魄,这份眼界格局,实在非常人难及。

&esp;&esp;姜韶华微微一笑:“从今日起,你就在王府户房当差。暂且就跟着冯长史,等过个年,能独当一面了,本郡主为你去户部谋一个正经的官职。”

&esp;&esp;官吏有别。从一个吏,变成有品级的朝廷命官,这是他可望不可及的美梦。

&esp;&esp;汤有银目中闪过激越振奋,慷锵有力地应道:“臣一定用心当差,绝不负郡主厚望。”

&esp;&esp;姜韶华笑着嗯一声,对冯文铭笑道:“冯长史,本郡主就将汤司吏交给你了。”

&esp;&esp;想让汤五太爷卖命,要给切切实实的好处。就像当年祖父对马家那样,恩威并施。

&esp;&esp;冯文铭心中了然,拱手应下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