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天将军 第885节(2/2)

&esp;&esp;但也有不怕死的铤而走险,通过计算,遗留有后患。

&esp;&esp;但这些后患短时间内无法冒头。

&esp;&esp;李瑄说过,除贱为良不是一次性,而是永不止息。

&esp;&esp;至乾元二载春天,越来越多的豪强大族崩溃。

&esp;&esp;至夏天,河南河北的除贱为良才在严庄的主持下告一段落,整整用了一年时间。

&esp;&esp;整个河南道整合土地后,超过一亿五千万亩。

&esp;&esp;河南道新增人口共二百余万。

&esp;&esp;李瑄有理由相信,河南道还有户口隐匿起来。

&esp;&esp;因为河南道的地域太大,比后世的河南、山东加起来都大。

&esp;&esp;虽平原富饶,但山地连绵不绝。

&esp;&esp;现在大唐主要是修路,没有精力向深山老林开发。

&esp;&esp;连寻找矿产资源,也多是在山脉外围,或村岭之间。

&esp;&esp;归拢以后,河南道有户口一百六十万余户,人口一千零三十五万余人。

&esp;&esp;这还是经过战乱以后的河南道。

&esp;&esp;至于河北道,受安禄山叛乱的影响更大。

&esp;&esp;耕地倒是有一亿四千五百万亩,但人口只有一百五十六万户,一千万人口出头。

&esp;&esp;反倒是少于河南道。

&esp;&esp;河北道也不尽全清,还需要慢慢去整理太行山一带。

&esp;&esp;相比之下,河南道应该还能拓荒更多土地。

&esp;&esp;在这个时代,只要将河南道开拓好,养活三千万人口不成问题。

&esp;&esp;第424章 王昌龄结算前世仇,江南地区的丧钟

&esp;&esp;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

&esp;&esp;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

&esp;&esp;至乾元二载二月时,山南、江南的除贱为良已经进行大半年时间。

&esp;&esp;相比于广袤的平原地带,山南、江南、淮南的除贱为良道阻且长。

&esp;&esp;这里有以张镐为首,朝廷派出最庞大的团队。

&esp;&esp;有超过七个都督府的兵马聚集。

&esp;&esp;如之前所料一般,狗急跳墙者比比皆是。

&esp;&esp;但有一点和河南、河北相同,那就是经过锦衣卫向乡里渗透以后,底层百姓不跟随豪强大族起事。

&esp;&esp;如无根之萍一般的豪强大族,不需要多久,就会被唐军府兵剿灭。

&esp;&esp;那些豪强大族,在举旗造反的那一刻,就代表他们走向一条不归路。

&esp;&esp;在穷途末路的时候,他们不得不放弃他们执着一生的土地,逃往山中。

&esp;&esp;对他们来说,这是仅有的路。

&esp;&esp;开弓就没有回头箭。

&esp;&esp;以前往深山里逃的是被逼往绝路的平民百姓,现在则是走投无路的豪强大族。

&esp;&esp;唐军府兵只是疲于奔波,延缓时间。

&esp;&esp;江南西道,宣城。

&esp;&esp;张镐、王昌龄、张兴、杨炎、王玙等官吏齐聚一堂,商讨下一阶段。

&esp;&esp;“除贱为良大半年时间,无数耕地荒芜,粮食锐减。虽能开豪强大族仓库,又有常平仓、义仓。但我等为父母官,当未雨绸缪,不能一直拖延下去。”

&esp;&esp;张镐向在坐的官吏说道。

&esp;&esp;江南、淮南富庶之地,还要沿着大运河向北部调输粮食。

&esp;&esp;扬汤止沸,不如釜底抽薪。

&esp;&esp;除贱为良虽然激烈,但张镐是赞成的。

&esp;&esp;土地兼并、豪强治乡,就如生长在大唐身上的脓疮,需要忍痛用刀子剜掉。

&esp;&esp;“可江南山地太多,至今已有不少豪强大族盾入深山之中。我们已经使用强硬手段,不断招抚愿意除贱为良的家族,治罪违抗朝廷命令的家族。除非有朝廷的军令。”

&esp;&esp;王玙手一摊,徒之奈何。

&esp;&esp;他们的任务是主持山南地区、淮南地区、江南地区的除贱为良。

&esp;&esp;现在只有靠近京畿之地和都畿之地的山南西道、山南东道,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除贱为良。

&esp;&esp;那里的抵抗,远远不如江南地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