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郑介想的只是尽可能的驱逐妖僧慧言法师,因为想要杀死慧言法师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&esp;&esp;只要驱逐走这个妖僧,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。
&esp;&esp;郑介要的是还大周政坛一个朗朗乾坤。
&esp;&esp;当然,经此一事后显隆帝是肯定不能继续做皇帝了。不然以他的性格肯定会对一干宫变臣子狠狠的进行报复。
&esp;&esp;包括郑介、冯昊在内的所有人都难逃一死。
&esp;&esp;为求自保他们也必须要逼显隆帝退位。
&esp;&esp;这才是郑介要在这个时候向太子表明心意效死忠的根本原因。
&esp;&esp;太子是最合理的皇位继承人。
&esp;&esp;值此重大变故之际唯有太子继位可以安稳人心。
&esp;&esp;大周政坛动荡不堪,已经再经不起折腾了。
&esp;&esp;这一次郑介绝不准许有人破坏他的计划。
&esp;&esp;此计划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。
&esp;&esp;只是此事毕竟至关重大,哪怕是郑介曾经对独孤言有恩,他也不敢肯定独孤言一定会选择加入他们。
&esp;&esp;如果独孤言选择拒绝的话,郑介将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。
&esp;&esp;为了大计他可能必须要杀死独孤言。
&esp;&esp;因为独孤言只要活着就有可能把他跟独孤言商议的事情泄露出去。
&esp;&esp;如果独孤言把这一切说给了显隆帝,以显隆帝的性格,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。
&esp;&esp;当然,独孤言也有可能保持沉默,甚至是保持中立。
&esp;&esp;但是郑介不能去赌,他赌不起。
&esp;&esp;所以他很害怕独孤言拒绝。
&esp;&esp;他不希望昔日的朋友因为这件事而反目成仇,分道扬镳。
&esp;&esp;“我要说的就是这么多,你好好考虑一下吧。”
&esp;&esp;郑介并不是要让独孤言为难,但是他今天必须得到一个答案,确切的答案。
&esp;&esp;不论独孤言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,他一定要给出一个答案。
&esp;&esp;独孤言一直沉默着。
&esp;&esp;他着实不知道该怎么说,该说什么。
&esp;&esp;郑介的来访太突然了,郑介要谋划的事情也太出乎他的意料了。
&esp;&esp;宫变?政变?
&esp;&esp;在大周,宫变、政变其实并不罕见,甚至可以说是家常便饭。
&esp;&esp;自打大周立国以来,几乎每一朝都会有宫变、政变。
&esp;&esp;政治向来都是血腥的,皇位的争夺带着浓重的阴暗气息。
&esp;&esp;这一点臣子们早就是司空见惯了。
&esp;&esp;可是一般宫变政变都是发生在老皇帝病重或者驾崩的时候,这时皇子们会放下所有的掩饰,露出本来的面目,为了皇位展开一场殊死争夺。
&esp;&esp;但现在显然不是这种情况。
&esp;&esp;显隆帝虽然上了年纪,但身体没病没痛,勉强也能够算是壮年。
&esp;&esp;这种时候搞宫变是怎么想的?
&esp;&esp;而且主导宫变的还是太子?
&esp;&esp;太子是储君,这皇位迟早不就是他的吗?至于如此着急,如此迫不及待吗?
&esp;&esp;这要是成功了还好,若是失败了皇位肯定没了,太子之位也保不住,甚至连性命都有可能失去。
&esp;&esp;这又是何苦呢?
&esp;&esp;独孤言当然知道显隆帝宠幸慧言法师的事情。
&esp;&esp;但是这说到底也就是陛下宠幸一个佞臣啊。
&esp;&esp;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,历史上宠幸佞臣的君王多了去了,也没见他们都成为亡国之君啊。
&esp;&esp;在独孤言看来,一个王朝有着极强的自我修正能力。
&esp;&esp;哪怕皇帝昏庸了一些,其实也不是什么顶头的大事。
&esp;&esp;只要臣子们能够上下一心,合力辅佐君王,基本上还是能够维持政局的稳定的。
&esp;&esp;怕就怕在这个时候臣子们的意见出现分歧,然后被有心人挑拨从而出现宫变。
&esp;&esp;这样的话,原本可能还算是平稳的政局就会在一瞬间陷入到令人绝望的混乱中。
&esp;&esp;郑介在独孤言的眼中是坚定不移的保皇党,甚至可以说是显隆帝的心腹。
&esp;&esp;独孤言怎么也没有想到,郑介会变成一个太子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