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(2/2)

&esp;&esp;“今有贞观盛世,少不得凌烟阁内二十五功臣帷幄之谋,熊罴之力,与朕协德同心,方有今朝。”

&esp;&esp;“尤其,若无胞姊——平阳昭公主带领娘子军,绝无今日大唐。阿姊之功,堪当首位。”

&esp;&esp;第55章 55 打到他服为止!

&esp;&esp;当年之事, 已经鲜少有人提及。

&esp;&esp;然而长孙无忌他们这些老臣却是门儿清的。

&esp;&esp;前隋大业十三年,高祖李渊将欲起兵之时,是平阳昭公主独身回到鄠县(西安鄠邑区), 将李氏庄园变卖, 赈济灾民,由此招揽到了第一只数百人的起义军。

&esp;&esp;为了更充足的兵力,她开始辗转联络反隋义军。

&esp;&esp;胡商何潘仁、李仲文、向善志、丘师利等拥兵几万的义军, 竟都先后被平阳昭公主说服,心甘情愿做了她的手下。前隋朝廷闻讯, 更是几度派兵攻打, 却都被公主一一扛下, 由此占领了户县、周至等长安周边地带。

&esp;&esp;乱世出英杰;

&esp;&esp;在那个烽烟四起的时候, “李娘子”便是最耀眼的英杰!

&esp;&esp;足足七万余人的娘子军, 就这样在一个女子的带领下, 盘踞关中,迎来了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, 直攻长安的时刻。

&esp;&esp;因而, 今日他李世

&esp;&esp;民说“阿姊居功堪当第一”,谁敢反驳?谁又能反驳?!

&esp;&esp;“长安之战后, 大唐依旧腹背受敌。那个时候, 朕与柴绍忙于征讨薛举、王世充、窦建德等人……是阿姊, 驻防河东咽喉苇泽关, 才能叫中原稳固, 长安无虞啊。”

&esp;&esp;程咬金哪里听得了这些。

&esp;&esp;当即拱手道:“俺老程来得晚,未曾与平阳昭公主见过几面。但那娘子军的威风,俺却听过无数。李娘子居功第一,俺老程心服口服!”

&esp;&esp;随着这一嗓子, 武将那头便掀起了摁不住的波澜。

&esp;&esp;“臣亦心服口服。”

&esp;&esp;“苇泽关都是过去的称呼了,如今百姓都叫它娘子关,可见李娘子之功,不仅在陛下心中,更在大唐子民心里头,谁也抹不去!”

&esp;&esp;文臣之中,还有想提“有违礼制”者,却被房玄龄、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几个轻飘飘揭了过去。就连魏征都臭着脸暗讽了几句,直叫那人红了脸。

&esp;&esp;李二陛下心中甚慰。

&esp;&esp;他就知晓,这帮陪着他打天下的人,个个都不是孬种,又怎会抢夺一个胆谋过人、有军事天赋的女子功劳。

&esp;&esp;只要这凌烟阁在一日,他的阿姊便照样青史留名。

&esp;&esp;君臣之间难得温情,说笑闲谈几句后,长孙无忌状似无意问:“陛下,不知那玉雕像是何用意?”

&esp;&esp;众人回身,恭谨看向那尊阳光照耀下清润透亮的玉人。

&esp;&esp;玉是上等羊脂玉,雕玉雕的人显然功底深厚,连那一身十二破裙以及面上欢喜的表情都刻的分外细致,栩栩如生。

&esp;&esp;李二陛下上前,轻抚玉人的发顶,笑道:“你们看外头。”

&esp;&esp;群臣上前,顺着晋阳公主玉雕所探看的方向,从凌烟阁内向外瞧去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