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(1/2)

只是这称呼,怎么听怎么不对味。

好在当事人不在意,还礼貌道谢,说完端起装着水的那碗,小小抿了一口。“有点甜。”

“怕你喝不惯,我放了点糖。”

“多谢。”

“不、不用客气。石头他还好吗?我听虎子说他被接去了郡城,是他的”

陶里正出声打断。“好了,戚小姐今日来指定是有正事,你就在一旁听着便是。”一直问问问,像什么样子?

戚渺神色不变,数息后表明来意。“敢问陶里正,村里可有逃荒来的人家?”

此言一出,王大姑又按捺不住了,瞥见公爹的眼神,她缩了缩脖子。

“有。”

“可否代为引荐?实不相瞒,我此行一是为百家米行招募人手,二是想收购村中余粮。”

“是要招伙计吧?那得年轻些。”当初逃荒来的那一拨,年岁都不小了,指定是不合适了。而他们的后代,哪里比得上他们陶氏族人?“村里有不少适龄后生,戚小姐要不一并瞧瞧?”

“那就有劳里正了。”

“不麻烦。”随即,一家老小都出去寻人了。

戚渺顺势回了马车中等待,没过多久,陆陆续续有人往这处赶。

“东家,来了不少人,您要出来瞧瞧吗?”

“要。”

【打头的是陶里正的族叔,别看他走起路来步步生风,其实年过六十了,是种地的一把好手,但也只知道埋头种地,到现在还是主劳力,一大家子日子过得紧巴巴,把长辈熬走就成了村里最受敬重的人之一了,陶里正都得敬他三分。】

【他来是想推举自己的亲孙子,也就是左后方眼神乱飞的那位,爱耍小聪明,性子跟王大差不多。哦,说到王家人,王老汉也带着两儿子来凑热闹了,在后面,被人挡住了。】

有了系统旁白,戚渺对由远及近的一群人有了粗略的了解。

米行要的人很简单,种过地、心思正、年纪大点阅历多些更好。

比如逃过荒,因为他们挨过饿,比任何人都清楚粮食就是命。

谷贱伤农,米贵伤民

“叔, 前面马车旁站着的那位,就是我同你提到的戚小姐,城中百家米行的东家。”陶里正介绍道。

老爷子嗯了一声, 余光扫向身后的孙子,示意他机灵着点。

“爷你放心, 我肯定好好表现。”年轻男人嬉皮笑脸回。

看到他这副样子,陶老汉没底了, 自己的孙儿有几斤几两, 他再清楚不过。

但,能在县城当个伙计,也比一辈子地里刨食好。

至于旁的, 不奢求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